资讯分享

海百合特邀教授王勇谈:共享单车在国外为何发展不起来?②

编辑:海百合 发布时间:2023-3-16 点击:75

共享经济是最近几年最热门的创业领域,但折戟者多,成功者少。为何共享创业如此疯狂,为什么有些商业模式能成功,有些注定失败?最近,易道用车创始人、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在人文经济讲座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周航演讲之后,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勇作了点评演讲,阐述了对共享经济和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下面让我们来听听王勇教授的分享。

3.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对共享经济这种新事物做经济学的分析,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考虑。

在需求端,不同消费者群体对灵活性产生的价值有不同的支付意愿。时间成本高的人,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时间成本没这么高的人,支付意愿低一些。不同产品在不同场景下,提供的灵活性价值以及它所面对的人群不一样,最后形成的支付意愿也会有所不同。

在供给端,当企业从事共享经济领域生产的时候,把用户触用成本降低下来是很重要一点。一般来讲,共享经济企业降低处用成本的手段大体上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借助数字科技的技术手段,包括移动互联网,LBS,基于位置所产生的服务,智能分析的技术等,确定消费者对灵活性需求的状况。

我们一旦说到共享经济,就想到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未来5G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共享经济形态是云计算。云计算其是算力的共享,目前有三种商业模式。

第一种商业模式,帮助需要云计算的企业提供网络基础服务。在早期云计算行业当中,早期的亚马逊,早期的IBM和中国的阿里等企业都是从这做起来的。后来发现即使是对算力的消费,也需要便捷性,只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是不够的。

在这基础上又衍生出第二种模式,平台模式。企业搭建好一个能够提供各种云计算、云存储的平台,其他业务放在平台架构上做。阿里云往这个方向率先进行转型,现在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大家最后对云计算要求的并不是基础设施,也不是搭建平台,而是直接的服务,从而衍生出第三种模式。

现在大部分云计算公司都开始往SaaS模式转换,直接提供软件,后台数据都在云端上来进行处理。模式演进背后,反映的是用户对灵活性的追求。华为也在发展云计算的业务,在往SaaS模式进行转换,因为互联网的技术趋势是直接给用户提供服务,而不再是先提供基础设施。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折射出其他共享经济领域的发展过程。

第二类手段是数量手段。怎么让单车使用变得更加方便?早期的设想是装一个GPS锁,在要用单车的时候,先搜索一下附近的情况,但这显然不如企业直接把车进行密度投放,这样就不用先用手机找自行车,直接一出门,用眼睛看,直接走过去扫码就行了。这种生意叫做密度经济。只要把密度数量投上去,就可以为用户提供灵活性服务。

用数量手段降低触用成本,最大问题在于面临着替代效应。所谓替代效应,就是通过数量手段固然降低了用户触用成本,但对于企业来讲,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可能会大幅度上升。如果说这个消费群体,时间成本又没那么高,支付意愿又没那么强,那么在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商业模式怎么持续呢?

4.“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

共享单车在国外发展不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国外城市的土地街道尽管也是公共的,它绝对不允许一个私人企业随意把单车放在街道上。

换句话说,国外城市治理并不允许企业把这些城市的公共用地作为运营场所。共享单车运营也是需要空间的。清华西北门的那条路,全是共享单车,企业把这个地方当成仓库,把单车从这个地方再运到地铁口去。就这样,企业用城市的公共空间做成仓库,然后以公共区域作为运营场所,而且并没有什么费用。

我和北京市一些市政管理部门有过交流,他们表示,不收费的理由是,共享单车发展后交通拥堵程度有所缓解。而网约车发展后,拥堵系数有所上升,他们更看重的是降低北京的拥堵状况,所以对这些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政府把共享单车当成缓解交通的一个手段,大家都绿色出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也缓解了打车难、交通拥堵问题。

后来共享单车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当这个城市公共土地让大家免费使用时,其实就形成了公地悲剧。大家争先恐后尽可能多使用公共资源,从而使得公共资源的过度占用,问题更加麻烦。把单车摆到这个地方来,尽管没人骑,或者骑的频次少,也没关系,因为对手进不来,这是一个空间上的囚徒困境。

还有时间上的囚徒困境,这个行业只要我先进来,你后进来,你可能在政策上各个方面得不到相应的支持,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得投放车辆。这样一来,公地悲剧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同时上演。过去在教科书里看到的牧民去草地上过度放牧,都觉得是编的故事,今天满大街的共享单车,实际是这个故事在活生生的上演。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概括,共享经济有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第一个,怎么了解共享经济的触用成本,以及消费微观过程。第二个,在技术范式出现后,如何更好地理解它对共享经济产生的影响,怎么去运用合理的机制,去确定经济当中的最优冗余问题。

这两点对做试验的人来讲同样重要。不搞清楚共享经济对用户带来的价值多大,干好这个事情的真正成本多少,找不出用户支付意愿和成本之间的差距,肯定会失败。理解这些之后,创业者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