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享

北大教授,中国“PE”之父何小锋:未来10年如何投资?①

编辑:海百合 发布时间:2023-3-16 点击:46

前言:投资市场面临着种种新变局。贵州茅台一度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在美上市的中股纷纷回归,金融安全问题愈发受到重视。用传统的金融学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变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中国“PE”之父何小锋开创性地用“资产相对论”重组金融学,提出“安全-成长分析法”,不仅告诉我们当前金融市场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出了未来十年的投资方向,引领一场投资革命。”

何小锋教授被誉为“中国PE教父”,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投资银行专家,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兼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兼任中国基金业协会VC专业会委员,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他有长期的投资实践经历,并一直进行深入学术研究,新出版的《资产相对论》一书对传统理论和权威提出深刻的挑战,在这里我们先睹为快,分享他的真知灼见。

“安全-成长分析”引领投资分析新方法:

经济学家为什么总是会争论不休呢?何小锋认为:第一,可能是对讨论的层次分不清。就像一人讨论的状态是太空,属于没有氧气的真空情形;另一人谈的是大气层的情形,结果形同“鸡同鸭讲”。第二,可能是讨论的角度不同。经济学家往往各执一端缺乏包容性,不能对理论融合贯通,结果达不成一致意见。实际上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结果迥然不同。

为什么经济学只有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呢?就不能有其他角度吗?所以,何小锋提出“资产相对论”,要重组金融学。“资产相对论”给金融学下了一个新的定义:金融学主要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和不同时期中,资产的配置和重组、定价和交易、安全和掠夺、增值和获利。

何小锋为金融学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它包括了纯粹理论(以比较价值原理为代表)、中介理论(以资产相对论为代表)、策略分析(以资本四重奏分析为代表)三个层次。

何小锋倡导的理念是“融合渗透、协同发展”,他提出的理论是兼容并包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有不同的角度,但很多地方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并不一定是对立的状况。何小锋重组金融学做到了科学、道德和艺术的结合,西方的经济学与金融学一开始就假设人是利己的,而新的金融学理论则认为人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

何小锋提出了“安全-成长分析法”作为引领投资分析的新方法,这和“成本-效益分析法”与“风险-收益分析法”是不同的。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问题在于:成本的概念太窄,见物不见人和制度,有些分析是可行的项目,由于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操作,归于失败;有些不可行的项目,由于事在人为的因素反而成功。

“风险—收益分析法”的问题在于:经济未来是“不确定的”和“不可测的”,预测只是艺术不是科学;设定的许多参数是主观、人为的;许多安全问题是没有直线相关性的事件,属于蝴蝶效应和混沌状态,用模型试图管控风险并不现实。

“安全-成长分析法”显然比“风险-收益分析法”含义更广、更丰富,并更有现代的实际意义。比如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就很难用“风险-收益分析法”来做判断。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更关注的是安全问题,更注重的是成长。所以,我们要打破“风险-收益分析法”的固化思维。

“安全-成长分析法”的标准和套路,是一个学术前沿课题,该从何着手呢?何小锋提出四个字–“设身处地”。比如父亲对女儿的感情和付出并非追求利润最大化。再比如这次抗击新冠病毒战役,前线医生、官员、军人、各级管理人员以至全国人民付出很多,忍痛作出各种巨大牺牲,这都是为了一个安全和健康的成长环境,这才是最重要的投资分析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