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投资市场面临着种种新变局。贵州茅台一度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在美上市的中股纷纷回归,金融安全问题愈发受到重视。用传统的金融学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变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中国“PE”之父何小锋开创性地用“资产相对论”重组金融学,提出“安全-成长分析法”,不仅告诉我们当前金融市场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出了未来十年的投资方向,引领一场投资革命。”
何小锋教授能为金融学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是有底气的,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学生。在80年代初读本科的时候,何小锋就在《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劳动价值论初探”一文,文章的观点在当时“捅了马蜂窝”,经济学权威孙冶方、刘国光专门召集会议当面批驳他的观点,虽然结果证明他是对的。
何小锋教授被誉为“中国PE教父”,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投资银行专家,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兼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兼任中国基金业协会VC专业会委员,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他有长期的投资实践经历,并一直进行深入学术研究,新出版的《资产相对论》一书对传统理论和权威提出深刻的挑战,在这里我们先睹为快,分享他的真知灼见。
科学城4.0对接“资本四重奏”:
何小锋教授用“资产相对论”重组金融学,提出“安全一成长分析法”,这套理论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科学城4.0与“资本四重奏”的对接,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蓝图以及资本的助力作用做了非常清晰的描绘。
历史表明,每一次工业革命的背后都是科学技术的飞跃,而每一次科学技术进步的应用都要依托于广义生产劳动(制造和服务)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通过大力发展高端科学技术,融入和激发高端制造业发展,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
科学城模式在我国科技进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按时间可以将科学城的发展演进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属于“展示”阶段。典型代表是80年代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深圳华强北电子一条街等。
第二个阶段是“引进”阶段,典型代表是中关村西区和中关村软件园等。
第三个阶段是“升级”阶段,典型代表是2010年代的杭州云栖小镇、东莞松山湖欧洲小镇等。
第四个阶段是“自主创新”阶段,其核心标志就是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世界科技领先水平。目前全国有3家:分别是上海张江科学城、合肥科学城和北京怀柔科学城,第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落户深圳,辐射华南和西南地区,拥有最大的腹地。
科学城4.0怎么与“资本四重奏”相对接呢?先看一下资本的四种类型,分别是物质资本PO(Physical capital)、人力资本HC(HumanCapital)、金融资本FC(Financial Capital)、自然资本NC(Natural Capital)。中国政府当前非常重视自然资本,强调要求各级政府编制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那什么是资本四重奏呢?先看一下NC的价值模型,可以表为:NC=a+bi。其中a、b指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i在过去表述为意识、观念、知识,现在还可以表述为投资,这是广义的投资概念,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资。b和i的乘积bi即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包括旅游价值、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等。
任何一个科技投资开发区,首先要划出一片地域,然后投入人、财、物等资源,实际上是以NC为原始平台,在上面演奏“资本四重奏”,首先得到的增值往往是“土地红利”。这是NC的重要贡献,之后才是人才、资金和物质的贡献。
资本四重奏即是将四种资本融合渗透到工业4.0和科学城4.0,从而实现经济协同发展的运作过程。资本四重奏充满想象力,其中居核心位置的是人力资本,其表现了“融合渗透、协同发展”的理念,不仅实现了能量的暴涨,也推动了价值的剧增。
四种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四轮”,“资本四重奏”对接科学城4.0,可以推动经济乘数式发展。
何小锋教授用“资产相对论”重组金融学,提出引领投资分析的新方法“安全-成长分析法”,这是对当今世界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论重构。这套理论的重要应用,就是将科学城4.0、工业4.0与“资本四重奏”对接起来,从而释放出巨大的价值。当我们理解了这个大趋势,也能找到个人财富增长的支点。